教材建设|“十四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临床专业规划教材 《局部解剖学》(第3版)编委会议顺利召开
教材是依据一定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现代教材建设应着力向“以学生为中心”、纸质与数字结合的新形态教材转变。为了更好发挥教材在新医科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适应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促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5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遴选工作,经本套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遴选,我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汪华侨教授被聘为《局部解剖学》(第3版)第一主编。
2022年9月17日,“十四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临床专业规划教材 《局部解剖学》(第3版)编委会议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大会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和《局部解剖学》(第3版)编委会承办。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武汉大学、深圳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九江学院、邵阳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中山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的26位编委专家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编辑参加了本次教材编写会议。


会议由汪华侨教授主持,采用线上形式举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华南区负责人法振鹏主任致辞,他介绍了本套教材在新一轮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编写理念和修订基本要求,强调教材编写应贯彻“符合人才培养需求、体现教育改革成果、教材形式新颖创新”的指导思想,希望各位编委齐心协力, 争取将《局部解剖学》编写成一部精品教材。第3版教材第二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高艳教授传达了出版社教材建设研讨会的精神,强调本轮教材建设目标是以深化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加强医学人文、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基础与临床融合;适应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孙敬怡编辑详细介绍了本轮教材修订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配套习题集及数字教学资源(微课、电子试题等)编写要求。
我院汪华侨教授介绍了本版教材的修订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文件精神,将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引入教材编写,充分发挥《局部解剖学》作为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根铸魂”的作用;提出本次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充分体现“三基”“五性”“三结合”, 还要积极进行教材编写的改革,教材编写应由传统的“教本教材”向呈现新教育思想、理念指导的新物化形态的教材—“学本教材”转变;以深化临床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突出解剖学与临床应用的关联,加强医学人文、职业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基础-临床融合、医学-人文融合、纸-数-网融合;突出教科书的探索性和体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并特别提出要结合医学发展和学科的新进展,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修补和更新。
与会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结合自己的教学与教材编写经验对编写大纲、修订意见和内容、数字化资源建设等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确定了编委分工和编写进度,以及下次编委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形成了会议纪要,为该版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稿件来源: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初审:张晓红,审核:王淑珍,审核发布: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