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

      本中心于1995年9月正式成立,系国内率先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后所设立的教学单位,是我国最早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机构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中山大学,中心相应更名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2006年,获评为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2014年本中心与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共同建成了我校第3个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为独立编制的实体单位,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由中山医学院推荐,报学校正式任命。在管理体制上,中心与所辖各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中心设综合办公室,协助主任统筹与协调中心各实验教学平台规划与建设、教学任务安排、仪器设备维护、安全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迎检评估准备及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中心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内部推行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任务、协调人力资源、考试考核标准的“五个统一”管理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

      中心下设5个功能教学实验室,在整合与优化原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特色建设了以下实验室:分子医学实验室(涵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形态学实验室(包括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含寄生虫学与微生物学)、机能学实验室(整合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中心主要教学场所位于广州北校园何母刘太夫人楼,配有学生教学大实验室40间,其它教学准备室、标本室、电教控制室等共72间,实验教学场地总面积约6891m2。中心配备教学仪器设备3859台/套,设备总资产约4883万元。可同时可容纳约1800名学生进行实验。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师资雄厚,管理有序。授课由中山医学院全体教师和附属医院部分教师共同承担,中心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特聘专家1名,国家教学名师及宝钢优秀教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以及由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实验生理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黄大年团队。中心运行实行中心主任领导下的各功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资深教授担任,功能室主任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至少有一名资深技术员老师担任功能室副主任。

      中心秉承中山医 “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育传统,全面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基本科研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德才兼备、医德医术并重的医学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扩展本科生医学综合性实验、分子医学前沿大实验及自主型探索性实验的比例,并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心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培养有力推动了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入选全国首批“强基计划”、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法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中心积极组织医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大赛,在基础医学最有显示度的“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竞赛中荣获前10届金奖总数第一的佳绩。

      中心在校院党政两级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积极投身“双一流”建设新征程,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为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