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医科建设中山医学院参加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

发布人:陈宏贤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3月29日至30日,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高国全教授带队,机能学实验室主任李春凌教授、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美玉老师、形态学实验室副主任袁慧杰老师、分子医学实验室韦航老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冉教授一行6人赴成都参加“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暨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近千位专家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旨在共同探讨新时代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教授首先为大会致辞。他强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持续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要不断提升示范中心支撑人才培养的各项核心能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9日上午,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华东管理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原处长熊宏齐做了题为“面向2035: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报告;辽宁大学原副校长李淑云做了题为“新文科 ISEA 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鸿飞做了题为“AI 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成果奖申报”的报告。

29日下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邹鹏做了题为“传承发展,守正创新 —— 示范中心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报告;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级工程师杜奕做了题为“提升专业素养的必修课 —— 实验室安全教育在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报告;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副主任张萍做了题为“科教融合视域下实验实践类教学的 MATE 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的报告。​​

30 日上午,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做了题为“DeepSeek 等智能技术对实验教学的赋能探索与思考”的报告;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训威做了题为“DeepSeek 赋能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冉蓉做了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材料类人才培养的多重融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报告。​

image-20250416114329-1图: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参会人员合照

本次研讨会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与示范中心发展搭建了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的高端平台,通过交流学习,参会人员深受启发,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切实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为今后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启发。

中心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医学 + X” 模式,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与医学教育,借助 AI 赋能实验教学,构建创新教学场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医科”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稿件:陈宏贤

初审:潘爱华

审核:吕志跃

审核发布:郝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