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参加2025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基础医学类专业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发布人:陈宏贤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最新要求,加快推进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式发展,中山医学院积极响应实验教学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立足新时代,践行新使命,着力强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2025年6月14至16日,由中山医学院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美玉老师带队,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副主任姚伙生老师、形态学实验室梁淑君老师、语言教学实验室莫迪老师一行4人,赴天津参加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基础医学类专业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此次会议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基础医学类专业工作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近千位专家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旨在共同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化、标准化、装备化建设,并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以期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

      15日上午,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继辉教授首先致辞,他强调在教育数字化与科技革命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正推动医学教育模式革新,其突破传统实验限制、构建智能化学习场景的优势为医学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并呼吁联盟成员协同推进虚拟仿真与 AI 融合,为健康中国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随后,北京大学‌周勇义教授致辞,并提出探索智能化赋能基础医学能力培养体系、推动虚拟仿真课程向集成化智能化升级、建设AI实验教学场景等三点建议。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基础医学专委会主任郭晓奎教授指出,AI 时代实践教学应聚焦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学习,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推动基于器官系统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 3.0 建设,并强调借助数字化项目促进基础医学教育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

      15日下午,北京大学周勇义作“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持续建设与应用思考”特邀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郝爱民作“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特邀报告;大连医科大学朱亮、天津医科大学徐哲龙、陆军军医大学李红丽、上海交通大学郭晓奎分别围绕下一代虚拟仿真、创新人才培养、虚拟仿真 AI 融合、器官系统数智化实验课程设计、AI+医学实验教学产品应用探究等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赴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加 AI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坊。机能学实验室王燕、王圆圆老师分别就 “人工智能在医患沟通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基于 AI 的穿戴疾病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进行专题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室李琪、刘艳琳、骆才洪老师依次展示了 “虚拟仿真与 AI 在人体生理实验中的应用”“XR 医学实验:虚实融合教学实践” 及 “人工智能在虚实结合心肺复苏训练中的应用” 等创新成果。系列实践演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为医学教育模式革新与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践范式。

 

图: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参会人员合照

      本次研讨会作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的高端交流平台,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作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的核心单元,中心将全面贯彻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实验教学生态,为‌2035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