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简介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其实践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开展基础临床融合,强化医学人文与科研培养,打造高质量综合性教学平台。

    实验室教学特色鲜明,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实验室打破传统基础与临床的教学壁垒,积极探索临床医师参与实验教学的新机制。邀请经验丰富的外科专家走进解剖课堂,将前沿手术案例与标准解剖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结构的同时,深刻理解其临床意义与应用场景。此外,实验室广泛开展临床模拟手术、案例讨论式教学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早期培养其临床思维和科研素养。

    实验室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实验室承担志愿捐献遗体的接待、登记与服务相关工作,弘扬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医学标本馆设有人文厅与专业厅,既是专业教学场所,也是面向公众开展医学科普、传播医学人文的重要窗口。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培养,开展解剖第一课-大体老师感恩致敬仪式、遗体捐献家属探访活动,举办人体解剖彩绘大赛、科普演讲大赛等品牌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也强化了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实验室完善硬件设施,支撑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由10间高标准、多功能教学实验室组成,分布于北校园医学科技综合楼和南校园生物楼。所有教学实验室均按现代化智慧教室标准建设,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支持高清影像实时传输、互动标注及手术演示,为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实验室还拥有人体标本制作室、大型冷藏库、遗体捐献办公室、中国人脑组织库和医学标本馆,共同构成集教学、科研、保存、科普与人文纪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推动学生科研与临床培训,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临床应用解剖学方向),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场地、设备与技术指导,培养其科研兴趣与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实验室协助开展相关临床培训项目,如颞骨解剖高级培训班和内镜模拟手术训练,促进基础与临床实质性融合,为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技能提升提供专业平台。

    实验室目前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结构合理的10人实验工作团队,涵盖正高、副高及中级职称人员,管理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确保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实验室负责课程主要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解剖学》、《临床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相关整合课程等,针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将通过持续的教学创新与资源整合,为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创新能力与人文关怀的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