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利用暑期野外采集众多教学用标本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推动下,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标本资源,2009年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利用暑期时间,前往云南省元江、新平、峨山、易门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寄生虫病流行区采集和收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标本。
2008年8月15日至29日期间,前往云南省玉溪地区属下的4个县,走访了20多个山区村镇集市,走遍了这些村镇集市屠宰猪、牛、马、羊、犬等动物的场地;野生动物餐厅以及乡村卫生院,寻找寄生虫病患者,采集和收集寄生虫标本。每天早出晚归,行程3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去寻找采集点,每发现一个目标心情会特别好,如果能在某个采集点上找到几条虫,更会喜上眉梢,即刻有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境况中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十多天的采集时间,清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而获得的“成果”,采集和收集到牛带绦虫成虫、猪带绦虫成虫、猪囊尾蚴、多种肠道线虫、人体钩虫卵、粪类圆线虫幼虫、寄生虫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等标本;更可喜的是在穿山甲的消化道中采集到大量的线虫,还获得有上百条线虫寄生在食道上的病理标本;收集到间日疟原虫标本502张;恶性疟原虫标本79张,这些标本为实验教学解决了燃眉之急,并为构建人体寄生虫资源库增添了大量的材料;也为培养年轻实验技术人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 广西野外寄生虫标本采集工作日志
(记录者:李美玉)
2009年9月7日,天气晴朗,气温35℃。我和张瑞林老师随同余新炳教授课题组成员一行六人前往广西进行人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寄生虫标本。到达南宁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寄防科谭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流行区的情况,并开车带我们前往宾阳县的多个村镇查看工作地点,县疾控中心梁站长向大家介绍了当地村民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和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分布状况,然后开车载我们回到宾阳县城。根据疾控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日程安排,晚饭后,我们召开了讨论会,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将人员分成两组,集中在两个点收集村民的标本(粪便和血)。另外还有两部车专门为本次调查服务。会议结束后,我们各自把第二天需要的实验用品和材料准备好,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2点,赶快准备休息。
2009年9月8日,天气晴朗,气温35℃。早晨六点钟,服务员就准时叫我们起床,匆忙吃完早餐,七点钟驱车前往目的地,行程60多公里,8:30按时到达集聚地,远远就看见送标本来检查的村民,我们迅速穿上工作服,有的登记姓名、有的询问病史、有的收集粪便、有的抽血、还有的发放物品,总之大家各就各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从上午8:30开始到下午4点结束,开车回县城,清点标本共收集到216份。晚饭后在疾控中心加班检查粪便和收集血清,一直忙到12点,仅完成50%的检查任务,但查出寄生虫感染者46人,考虑到第二天还要早起就暂时收工。
2009年9月9日,天气晴朗,气温35℃。早晨六点钟起床,今天张老师带我们4人留在县疾控中心继续检查粪便、收集病原体、分离血清进行免疫学实验;其他人仍然去现场采集标本,并取阳性病人的粪便回来收集虫卵。早餐后我们急忙赶往疾控中心继续昨天未尽的工作,中午1点钟才把剩余的标本全部检查完,匆匆忙忙吃了中午饭,新采集的180多份标本又送到,我们各就各位继续工作至下午6时,外出人员全部回来,又带回60多份标本。吃完晚饭后一直工作至夜晚12点半才把469份标本完成,并收集到一些虫卵。
2009年9月10日,天气晴朗,气温34℃。我们六点钟起床,早餐后,在省、县疾控中心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驱车前往流行区采集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和鱼类,在现场采集到纹沼螺、豆螺、福寿螺、麦穗鱼、小白鱼等中间宿主标本供教学所用。
我们下午回到南宁,参观了广西医科大学,得到寄生虫学教研室全体教职工的热情招待,并取到阿米巴原虫回来培养,解决了今年教学急需的种源问题。
在广西的几天,虽然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6小时,但每个人都过得很充实,收获也很大,特别对第一次下乡采集标本的我来说,学到了很多东西:
1.大家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天早出晚归,在35℃高温烈日下出出入入,现场连把电风扇都没有,每个人的头发都在不断地滴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没有一个人说累。9月8日中午1点钟,我们正在吃午饭,有几个村民送来标本,大家不约而同放下饭盒,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连村民都说等您们吃完饭再干吧,但大家还是继续工作。
2.当地村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很高。我们采集到469份标本,有117份显微镜下检查为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由于当地居民有吃鱼生的习惯,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占了80%以上。
3.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张老师的评价很高。大家都说张老师的工作效率特高,实验检查效果很好,比他们的老教授检查标本的速度还快,质量确保。
4. 我熟练掌握了几种常见肠道寄生虫检查的方法和病原体的鉴定;并见识了中间宿主的滋生地和如何采集、保存、饲养这些宿主的方法;以及分离中间宿主体内幼虫的条件和实验技术方法。
5.我们现在使用的每一个标本都来之不易。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懂得珍惜和爱护每一个标本,努力学习实验技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




(供稿:张瑞林 李美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