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室简介
机能学实验室前身来源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生理科学”教研室,由陈克敏、王竹立、林明栋等教授牵头组建,首任主任为陈克敏教授。现依托于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实验室主要承担《实验生理科学》、《分子医学前沿(一)》等课程及基础医学系统整合课程中机能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教学辅助工作,教学对象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口腔医学(5+3)、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全体学生,每年约1600名师生在本实验室开展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
整合后的《实验生理科学》包含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经典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教学层次逐步递进;同时根据教学要求,为后续临床技能及科研训练等奠定基础,对不同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实验生理科学的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来源于中山医学院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专任老师及四所附属医院的临床师资,约40余人,曾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实验室现任主任为李春凌教授,另设四位副主任。配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6人。
实验室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区何母楼六、七楼,占地总面积1000m2,含机能教学实验室6间、人体机能学实验室2间,准备室、配剂室等教学辅助室12间。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总资产1000余万元,拥有47台BL-420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有效支撑《实验生理科学》的实验教学工作,课堂使用效率高;拥有4台人体生理实验系统HPS-103,用于人体机能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于AI人工智能的基础信息自动采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的人体生理实验实体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生理知识的兴趣。此外还配备了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十二道心电图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实验仪器,同时满足实验教学和学生开放性实验需求,有力保障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