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国际领先的媒介防控技术研发平台——我校蚊子工厂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建成投产
2020年3月3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准中山大学组建“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为建设国际领先的媒介防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研发中心的关键技术运用与转化,学校成立了国有投资为主体的蚊媒防控技术产学研运营公司——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该公司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大规模生产不育雄蚊,为防治登革热、疟疾等重要蚊媒传染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我院杜薇老师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杜薇老师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2021年2月5日,受学校委托,学院党委书记吴忠道教授前往越秀东山福利院,将纪念章转交给杜薇老师。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李学荣教授、副主任吴瑜副教授、工会小组长郑焕钦老师一同前往福利院探望杜薇老师和她的先生徐国祥老师,送去学院对两位老人的亲切问候。
陈春声书记在教育部官网刊发署名文章: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1月29日,教育部官网刊发陈春声书记署名文章《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全文如下: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支撑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罗俊校长文章《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文章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国际影响稳步提升,但是我国基础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需要加快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罗俊校长建议,通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政策支撑、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
【“十四五”规划】坚持立德树人,建设“名医摇篮”,服务健康中国
中山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名医摇篮”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医科建设和国家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以“四项主要原则”和“四个明确”为指导,精心制定“十四五”规划,乘势而上建设和完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1年1月25日下午,第二届“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生论坛”于北校园永生楼4楼讲学厅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信息学教研室主办,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开展自主、主导的学生学术活动新模式。李伟忠教授、唐忠辉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
“重走东纵路,学习红色精神”——医学信息学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
1月16日,医学信息学党支部赴从化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走东纵路,学习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纪念馆和当地新农村建设。党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本次活动。
【“十三五”巡礼】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双一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三五”期间,中山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 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办学战略,已发展成为国家健康卫生事业重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地,为实现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名医摇篮”的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夯实发展基础,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1月18日上午,中山医学院在北校园科技楼博济厅召开2020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学校党委副书记余敏斌,纪委办公室副主任范星星、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林小敏到会指导。党委书记吴忠道主持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近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向我院团委发来感谢信,对学院黄铭倩同志予以表扬。 感谢信指出,经学院推荐,黄铭倩同志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1月30日到团广州市委挂职锻炼,与团市委同志认真履职,勇担重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共同参与完成共青团各项工作任务,为广州共青团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