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续写光辉历史 以真相扛起社会责任(转载:中大校报)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跻身十大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

背景链接:近日,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司法公正,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遴选委员会遴选出了10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榜上有名,而且是仅有的三家依托大学成立的鉴定中心的其中一家,另外两家均为政法院校。

从全国最早的法医学教育基地到孙志刚案

中大法医鉴定中心的硬件并不是最顶尖的:法医楼是公安部几十年前拨款修的,已经很旧了;设备也不够人家高级。在这种情况下,中大法医鉴定中心凭借什么在上千家的参评机构中脱颖而出呢?

“我们这里是全国最早的法医学教育基地,我们培养了全国的第一批本科、第一批研究生、第一批博导。所以它有一个很好的底子,有一个很好的传统。”中大法医鉴定中心主任孙宏钰自豪地对记者说。

翻开中大法医学系的历史,我们看到一连串闪亮的名字:祝家镇,中国法医学会副理事长,开创中国法医学者在美国法医学会报告论文之先例;郭景元,编写、翻译了法医学著作数十部,其中《实用法医学》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法医学著作;朱小曼,开设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的法医门诊……这些新中国第一代法医学家为中大法医学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而依托中山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系建立的法医鉴定中心,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鉴定三足鼎立,这是别的机构所少有的。教学的优势为他们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科研使他们能保持在专业的前沿水平上,而教学与科研都为实践法医鉴定打下了理论基础,反过来,法医鉴定的实用性也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自2004年以来,中心在科研基金的申请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共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十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的资助。另外还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都是与鉴定技术和鉴定疑难问题紧密相关的。这些科研成果解决了一批疑难案件,为司法诉讼提供了客观证据。

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中大法医,因为对“教学、科研、鉴定”三足鼎立的坚持,不仅没有让中大法医学系的光辉历史黯淡下去,反而在新时代的社会平台上,以优秀的表现让老百姓信任———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中大法医的印象更多的来源于2003年轰动全中国的孙志刚案。在事实扑朔迷离之际,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作出的死因鉴定为查明真相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孙志刚案不仅促使新的收容法规诞生,其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

老百姓眼中的神奇,法医眼中的科学

谈到孙志刚案,笔者好奇地问孙宏钰主任,还记不记得当时尸检的情况是怎样的。孙宏钰笑言,可能在老百姓看来,法医很神秘,碰到的案件很神奇、很精彩,“但坦率地说,我们每天在做这些鉴定,并没有很关注除了科学现象之外的东西。比如孙志刚案,我们关注的只是孙志刚这具尸体,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判断这具尸体有什么问题没有。”

对于法医来说,他们不会如老百姓一样关注离奇的案件,关注外界舆论。但正是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职业素养使他们保持了一种科学的、客观的精神。

在笔者去采访的前夜,中山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接到了一个对劳教所隔离治疗期间突然死亡的吸毒人员进行死因鉴定的案例。“现在大家对于劳教所出事都很敏感,老百姓的舆论比较一边倒。可是我们去检查,发现死者的身体上有毒品注射的针孔,未检见其他机械性损伤。那我们就和家属们解释我们检见的情况,耐心地对家属提出的疑问予以专业的解释,防止了一场可能的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孙志刚案也好,劳教所的这个案件也好,我们作为法医,只是实事求是地去进行专业判断,不会因为一些先入为主的意识去维护某些人或迎合某些人。”

由于近年来司法鉴定方面的新闻事件很多,很多人都会对司法鉴定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始终秉持“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面对委托受理的每一宗司法鉴定案件。

在编教职工18名,每年接鉴案例五千多宗

尽管法医的工作原则是科学,外界舆论的压力不会影响他们的判断。但孙宏钰坦言,这次入选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让他们倍受鼓舞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一种压力和挑战。“进入国家级后,国家和社会公众对我们就有了更高的期望。

法医做出的每个鉴定,都会影响到很多人,影响到法律的判决,影响到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未来。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宋慈曾说法医是“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曲伸之机括”,这份社会责任到底有多重,可想而知。

令我们无比惊讶的是,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在编的教职工仅有18名。而这些员工不仅负责鉴定,还身兼教学与科研的任务。要知道中大法医鉴定中心平均每年接到的案例超过五千宗。而随着国家向社会公布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名单后,可以预见检案数量还将可能更多。孙宏钰一直很心疼鉴定中心的老师们,“昨天的那个案例,我是凌晨一点接到的。我给我们的老师打电话,他竟然还在办公室。到现场检验到凌晨六点多回来,又接着继续第二天的工作。”

孙宏钰说,面对压力,他们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期望能借这次成为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契机,争取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学校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打造成中山大学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打造成一个能最大程度符合社会期望的、杰出的鉴定中心,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采写/本报记者 李海清 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