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鉴定室
由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医病理学家祝家镇教授创建,在国内法医学界享有盛誉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室是我校法医学专业中最早成立的主干鉴定室之一,对推动我国法医病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数十年来,在祝家镇、徐小虎、陈玉川等法医病理学家的辛勤耕耘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本室在法医学的教学、科研和检案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两名,副教授三名,讲师三名,在职教师全部拥有法医学博士学位。
在专业教学方面,本室承担了法医学主干学科《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 《法医毒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的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我国当代法医学的发源地之一、我国第一批法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研室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内的大量高素质的法医学专门人才,并为在职法医学从业者举办了多届全国法医病理学进修班,为我国法医病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室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法医病理学》(第一及第二版,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十一五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学实验教程》,参编了法医学专业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其中,《法医病理学》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法医病理学科研方面,在历任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带领下,本室先后开展了损伤时间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推断、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与猝死的关系、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机制、体位性窒息的机制、法庭昆虫学应用、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其法医学诊断、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分子病理学及其电生理学机制、冠心病猝死的发病机制及法医学诊断、法医血清学及法医神经病理学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1项, 省部级以下科研基金5项。发表SCI收录的高质量研究论著十余篇。
在社会服务方面,自1953年以来,法医病理学鉴定室为社会(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卫生各界及个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法医学鉴定服务。为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形势,依托于1997年成立的法医鉴定中心,本室运用先进的法医学理论和技术,秉承科学准确、独立公正、实事求是的办案精神,成功地办结了大量涉及民事、刑事及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案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部分重大案件的鉴定产生了深远积极的社会效应,如我们鉴定的孙志刚案件使国家实施2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转换为救助制度;2009年深圳丈夫拔妻氧气管案有可能促进脑死亡的立法进程。